mile米乐m6电竞

首页 > 产品中心 > 高端装备

mile米乐m6电竞:“追赶者”阿特斯

发布时间:2023-08-19 15:51:13 来源:mile米乐m6下载链接 作者:m6米乐足球APP下载

  2023年6月9日,阿特斯成功登陆科创板,完成了自2017年以来一直想实现却好事多磨的回A之旅。此次上市,阿特斯募资总额超69亿元,其中26.5亿元用于产能配套及扩充项目,涉及拉棒、硅片、电池和组件产线日,阿特斯公告签订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协议。公告显示,阿特斯与呼和浩特政府达成合作意向,拟投资生产包括单晶拉棒、坩埚、单晶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工业硅、多晶硅及相关配套产品在内的项目,项目分为三期,仅是一期的总投资额就达到180亿元,一期项目预计在2023年9月全部开工建设,2024年9月全部达产。

  2023年7月20日,阿特斯董事会就审议通过了一期项目具体落地的产品和产能,为加快项目进度,项目由代建公司代建厂房及配套设施,当地政府协调地方金融机构及国资平台,落实代建项目所需资金,阿特斯项目公司签署回购代建公司股权的股权回购协议。

  在行业人士的印象中,作为一家老牌光伏组件厂商,阿特斯是一家相对谨慎、求稳的公司,但今年的阿特斯,脚步明显加快了。

  一名长期观察光伏行业的第三方人士向记者表示,此前外界认为阿特斯节奏慢不是没有依据,在回A股上市、垂直一体化布局、多晶硅转单晶硅这三个转型上,阿特斯相对同在第一梯队的竞争对手,确实是后进者。

  据Infolink等机构的数据,2022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五厂商分别是隆基绿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和阿特斯,其中前四厂商的年出货量都已是40GW规模的级别,而阿特斯的组件年出货量为21.1GW,已被拉开明显距离。

  事实上,阿特斯全球前五光伏组件厂商的地位,已经自2011年开始连续维持了12年。2011年,阿特斯挺进全球前五光伏组件厂商地位时,晶科能源和隆基股份还是“小弟”,而2016年至2019年,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出货量连续登顶全球,2020年至2022年,登顶的则是隆基绿能。

  有行业人士向记者感慨,作为较早登陆美股、站稳脚跟的组件厂商,阿特斯在中国光伏产业崛起的黄金时代,本有机会做得比现在更好。

  2023年7月底至8月初,经济观察网记者通过多个渠道向阿特斯约访,但截止发稿未能获得有效回应。但能确定的是,回A后的阿特斯已经在补课垂直一体化和单晶硅产能。

  阿特斯由归国博士瞿晓铧于2001年创办,阿特斯的竞争对手们,也在新旧世纪之交的节点成立:隆基绿能成立于2000年,天合光能成立于1997年,晶澳科技成立于2005年,晶科能源成立于2006年。彼时,光伏产业在欧美市场大热,创始人有海外背景的阿特斯率先在2006年登陆美股。与光伏硅片厂商近年才开始探索出海不同,光伏组件厂商大多从海外市场起家。

  2017年12月,阿特斯宣布启动私有化,但没成功。此一时彼一时,2005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多家光伏企业赴美上市,但自2011年起,美国政府对原产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开展“双方”调查(“双反”,指反补贴和反倾销),美股的光伏企业,估值下滑且融资不顺,再加上中国光伏装机量崛起, 2015年后,美股上的光伏中概股,又纷纷期盼回A股上市以获取更高的估值和更通畅的融资途径。

  在回A股上市方面,阿特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2019年,晶澳科技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A股上市,2020年,天合光能也顺利从美股转为A股上市,2022年1月,晶科能源也登陆A股,而隆基绿能早在2012年就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23年6月,阿特斯才姗姗来迟登陆A股,期间,在2022年还经历过IPO中止后再启动。

  在外界看来,阿特斯回A进程慢,或与掌舵人的身体健康有关。2019年瞿晓铧遭遇车祸导致残疾,2023年阿特斯在科创板上市的敲锣仪式中,瞿晓铧坐着轮椅出席。

  阿特斯在上市招股书中,罗列了自身的几项风险,其中一项风险是产品结构风险。阿特斯介绍,近三年,晶硅电池组件中单晶组件已逐步占据主要的市场占有率,据《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年我国单晶硅片市场占有率约 97.5%,反映了单晶组件的总体市场占有率情况,然而,公司在单晶组件方面起步较晚。

  光伏单晶组件采用的是单晶硅片,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陆景向记者介绍,单晶的光电转化效率较多晶提高了约1%-2%,但相对多晶硅片,单晶硅片生产的成本也相比来说较高,业内一度引入了金刚线切割等技术来降低单晶硅片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2017年起,光伏组件的领先厂商才比较积极投建单晶产能以提高能源效率。

  原本已在多晶产能建立比较优势的阿特斯,拥抱单晶路线不够积极,并不难理解。21世纪初,欧美光伏市场大热时,多晶硅组件的市占率能达到80%左右,在阿特斯迅猛发展的时候,单晶硅组件还是非主流。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组件出货量高歌猛进的隆基绿能从成立之初走的就是单晶路线且坚持了下来。但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曾介绍过,2000年时隆基绿能就选择做单晶硅,不是因为高瞻远瞩,是因为他本人从学习和工作以来,接触和研究的就是单晶硅,他只会做单晶硅,2006年,隆基绿能做了一番研究论证,认为长远来看,度电成本更有优势的单晶硅组件更有市场,才坚定选择单晶路线,但当时下游企业把单晶硅片当做是高端、小众产品,为了推广单晶路线,隆基绿能向下游的电池、组件延伸。也就是说,隆基绿能坚持单晶路线,是在近年才迎来收获期。

  市场对能源转换效率和度电成本的重视以及单晶硅组件生产技术的进步,一同推动了单晶路线的渗透。另外,分布式光伏的崛起,也使得多晶硅组件的价格上的优势被削弱。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87.41GW,同比增长59.3%,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1.1GW,同比增长74.5%,集中式光伏装机36.3GW,同比增长41.8%。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工商用和户用分布式光伏装机量不可以小看,这些项目相对集中式光伏项目来说,所需组件数量少很多,哪怕单晶硅组件单价高一点,也相对容易被接受。

  从数据上,就可看出阿特斯相对竞争对象,在单晶产能上的弱势且在努力追赶。2020年时,晶科能源单晶组件收入占比为98.35%、天合光能单晶组件收入占比为88.42%,而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的主流产品就是单晶组件,同期,阿特斯的单晶组件收入占比仅为45.28%。2021年,阿特斯的该数据提升到74.65%、2022年逐步提升至97.83%。不过,阿特斯在上市招股书中坦承,虽然已经快速提升在单晶组件方面与领先公司的差距,但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方面还是存在差距。

  阿斯特曾被称是首家登陆美股的一体化中国光伏企业,但事实上,在垂直一体化布局中,阿特斯做得并不如竞争对手们有深度。阿特斯的上市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年产能分别为5.4GW、11.5GW、13.9GW、23.9GW;截至2022年年末,年产能分别为20.4GW、20.0GW、19.8GW、32.2GW。

  晶澳科技2022年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年底,晶澳科学技术拥有组件产能近50GW,上游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按照晶澳科技的产能规划,2023年底规划组件产能超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将达到组件产能的90%左右。截至2022年末,晶科能源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约为 65GW、55GW、70GW,天合光能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50GW、65GW,隆基绿能单晶硅片、单晶电池和单晶组件产能分别达到133GW、50GW和85GW,垂直一体化程度均高于阿特斯。

  阿特斯在A股上市后披露的新投建产能,无一不在强调产业链、全产业链,生产产品覆盖硅片、电池和组件三大环节,而不是仅仅着眼于组件。

  当前,光伏企业强化垂直一体化程度,是不是一个好选择?如果让第一梯队的光伏组件厂商来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或许它们都会给出肯定答案。但光伏硅片的第一梯队企业,却有不同看法。

  今年7月上旬,TCL中环副总工程师张雪囡与包括经济观察报在内的媒体有过一次交流,在交流中,张雪囡表态过TCL中环(000100.SZ)对于产业分工和垂直一体化的看法,哪怕TCL中环在广州新上马了光伏电池项目、TCL中环投建了多个光伏发电站且有意向再投建,TCL中环还是倾向于建设开放的产业生态,因为垂直一体化模式会让系统变得封闭。

  从2022年慢慢的变成了国内前十光伏组件厂商的通威股份(600438.SH)的决策来看,或许可一窥光伏企业对于产业分工和产业整合选择的纠结。2022年5月,在通威股份的股东会上,通威股份的董事刘汉元(通威股份现任董事长、CEO刘舒琪之父)还曾表示:“通威股份走专业化路线,聚焦优势环节,暂时不会考虑组件,我们仍就侧重于专业化分工。”然而,2022年8月,主营硅料和电池的通威股份就杀进了组件环节且迅速在组件环节取得出货规模。

  “我是反对那种上下一般粗的垂直一体化的。”一名长期观察光伏行业的第三方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一些光伏组件厂商,连上游的硅料、辅料都给整合了,是一个需要我们来关注和反思的现象,毕竟多晶硅就是一个大化工行业,跟下游的硅片、电池、组件生产,有很大差异,他认为,光伏组件厂商如果是为了自身的供应链安全,适当地做一些垂直化布局,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占据所有的环节的利润而做垂直化,当市场环境转变时,非常容易被惩罚。

  但阿特斯加强垂直一体化,恰恰是被市场惩罚后做出的痛定思痛的选择。2020年下半年开始,受上游原材料产能释放滞后于光伏组件产能扩张等因素的影响,光伏组件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硅材料价格大大上升,2021年,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的综合毛利率均不低于13%,同比虽会降低,但下降幅度均不超过5个百分点,但2021年,垂直一体化程度比较低的阿特斯,其综合毛利率仅为9.26%,同比下滑9.21个百分点。

  2021年,尽管硅料价格飞涨,但受益于行业规模的整体增长,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均实现了净利润的同比上涨,但阿特斯的净利润同比暴跌97.39%,且在扣非后出现经营业绩亏损:2021年,阿特斯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4.11亿元。2022年,硅料价格涨幅收窄和组件厂商得以向下游传导原材料涨价效益后,阿特斯的净利润才得以修复。

  晶澳科技在2022年年报中曾罗列了做垂直一体化布局的好处:2010年开始,晶澳科技从单一的电池环节向上游硅片和下游组件、电站扩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而且在光伏制造主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匹配程度高,上游原材料供应得到有力保障,减少中间环节市场供应关系对公司纯收入能力的影响,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可以把控产业链各环节产品的品质,容易在组件市场树立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全产业链运营有利于公司加深对光伏所有的环节的关键理解,各环节协同运营,产能利用率保持领先,也能够更好的降低最终产出品价格。

  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总监王健看好光伏组件厂商做垂直一体化布局,他向记者表示:“在光伏产业链中,组件环节的技术壁垒相比来说较低,组件厂商想要提升竞争力,一方面需要注重降本增效,加速垂直一体化布局,确保供应安全稳定;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品牌和渠道的建设。”

  产业分工和产业整合,是迥异的状态,但又各有给公司能够带来好处的潜力,关键是看产业所处阶段和企业自身的能力、选择。在被硅料价格“牵着鼻子走”的日子里,组件厂商体会到垂直一体化的好处,不惜重金延伸自己的产业链条,当光伏行业再发展,垂直一体化会不会成为企业发挥比较优势的负累?这或许是另一个故事。

  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硅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但全行业被硅料价格“牵着鼻子走”的日子,还会再次重演吗?作为更靠近终端消费者的组件环节,有机会成为光伏产业最有话语权的环节吗?组件厂商会成为光伏产业的链主企业吗?

  “话语权受供需关系影响。”王健这样说。另一名光伏行业观察人士则把话说得更为直白:“从别的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越贴近客户,话语权应该越强,因为越贴近客户越考验渠道能力、品牌能力、售后能力,这么多东西不是拿钱能砸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组件厂商的话语权是应该强一点,现在在光伏链条中,组件环节的盈利能力也是最稳定的,不会大起大落,但是能强到什么程度,不好说。”

  该人士同时认为,光伏行业目前还处在激烈竞争和技术迭代高峰期,行业格局很容易被调整,他甚至不建议决策链条长的央国企进入光伏行业,哪怕光伏行业是朝阳产业,央国企的资金实力丰沛雄厚,因为跟不上产业节奏被淘汰,结局可能会非常惨烈。

  产能过剩,也是外界对光伏行业的一个担忧。有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的60家光伏企业融资就接近2000亿元。

  “只要企业行为是市场化的,就一定存在产能过剩,产能不过剩就是紧缺经济,供小于求是带不来技术的进步、质量的提高和性价比的提高的,只有过剩才会促进优胜劣汰。”一名光伏行业观察人士向记者表示,他不担心光伏产能的过剩,企业也应该承担可能被淘汰的风险,为自己的决策负责。

  “目前光伏产业链实际产能已远超行业需求,但这种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阶段性的。先进产能释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暂时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而落后产能在技术迭代、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也会逐渐被淘汰。”王健如此判断。

  显然,正在扩产的阿特斯们也相信,会被淘汰的只是落后产能,而自己投建的是先进产能。